當60、70、80后被同時問起記憶中的牛奶糖時,恐怕大多數(shù)人的反應都是“大白兔奶糖”。
已經60歲高齡的大白兔,曾經像一根紐帶,把過去的幾代人串在一起,但在物質豐富的時代,也漸漸被淡忘在角落里。
可是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,大白兔這個品牌又再度活躍起來。三天兩頭“不務正業(yè)”玩兒跨界,一年上幾次熱搜引網友熱議,邁入花甲之年的大白兔,為了把幾代人再度串聯(lián)起來,這幾年真的要忙壞了。
01
曾是擠破頭都買不到的品
更是時代的縮影
大白兔奶糖的故事起源于一位叫馮伯鏞的上海商人,他在吃過英國進口牛奶糖之后被洋牛奶糖的口感所折服,精明的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其中的商機,果斷發(fā)動自家“愛皮西糖果廠”的力量,制作出自家的本土奶糖,取名為ABC米老鼠糖。
由于奶味濃郁、香味純正,一上市便成為搶手貨,成為代國產糖果的代表。
1956年,在國有化浪潮之下,ABC糖果廠也收歸國有,并改了一個更中國特色的名字“愛民糖果廠”。糖紙上的米老鼠形象,也被重新設計為一只中國化的大白兔形象,大白兔奶糖此誕生。
雖然本土奶糖售價比舶來品便宜,但差不多半塊大洋的價格也讓普通民眾很難消費得起。加上糖果廠只有一條奶糖生產線,800斤的產量遠遠追不上市場需求。另外在計劃經濟時期,只有規(guī)定的幾個供應點能售賣,而且還需要憑票購買。這樣一顆大白兔奶糖,多少人擠破頭都買不到。
當年上海流行這樣一句話,“7粒大白兔能泡一杯牛奶?!边@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相當有誘惑力。過年送禮不是腦白金,而是大白兔;戀愛時,那個吻是大白兔奶糖的味道;結婚時,更要托關系買大白兔奶糖。
1959年中國建國十周年,大白兔奶糖憑著優(yōu)良的品質和口碑,成為了國慶的獻禮產品,從此聞名全國。
1972年尼克松訪華在即,美國先遣隊到達中國,結果工作人員發(fā)現(xiàn)他們很愛吃大白兔奶糖,走的時候把沒吃完的也順手帶走,于是尼克松破冰訪華的時候,周總理特意將大白兔作為國禮送給尼克松一行。
大白兔也由此走出國門,成為美國人復活節(jié)搶購的糖果。一顆小小的奶糖,不僅成為名片,還是多少60、70、80后記憶中最美好的味道。
02
90-10后上場
缺乏創(chuàng)新力的“”逐漸沉寂
隨著經濟迅速發(fā)展,越來越多的國際糖果來勢洶洶,搶著進入中國市場分一杯羹。
生于物質無比豐富年代的90-10后,一方面面臨著更多或靠顏值、或靠口味、或靠體驗、或靠廣告攻占、或靠渠道、或靠品牌等等的糖果選擇,另一方面依靠發(fā)達的移動互聯(lián)網,見過世面的千禧一代也能跳出被大公司壟斷的市場,找到更富變化、更具藝術性和感染力的小眾品牌。
更殘酷的是,吃著大白兔奶糖長大的人也開始離其而去,記憶中的美好味道演變成網絡上對口味的各種質疑:
加上“白玉兔奶糖”、“六日兔奶糖”等等各種山寨的連累,連見證著大白兔歷史的老爺爺老奶奶,也覺得現(xiàn)在的大白兔再也不是記憶中的那個味兒了。
60歲高齡的審時度勢的大白兔奶糖 開始走上網紅之路加上出生于物質匱乏時代,習慣了自己生產多少市場消化多少的賣方市場的大白兔,未能沉淀下來品牌價值與文化,在時代發(fā)展賣方市場變?yōu)橘I方市場時,缺乏創(chuàng)新力的大白兔早已風光不再。
03
審時度勢的大白兔
開始走上網紅之路
1. 年輕人對“國創(chuàng)”“國潮”等文化認同的回歸
電影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票房破45億,堪稱傳統(tǒng)文化IP助力國漫崛起之代表;國產網絡劇《長安十二時辰》以其濃厚的盛唐文化底蘊、服化道等蘊藏在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“價值美”,積聚自來水口碑,勇奪今年國產劇口碑沒跑了;回力、紅雙喜、鳳凰等國創(chuàng)經典,逐漸成為當代年輕人所推崇的對象……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印證了國人對“國創(chuàng)”“國潮”等文化認同的回歸。
事實也的確如此,在滿足物質需求后,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越發(fā)強烈。更難得的是,在我們,出生于1995年到2012年的Z世代是傳統(tǒng)文化元素的忠實消費者。根據(jù)艾瑞咨詢數(shù)據(jù),中國Z世代人口數(shù)量約為3.28億,占總人口的24%。他們喜愛融合傳統(tǒng)文化的動漫、古風歌曲、漢服等。得益于年輕人的文化覺醒,加速了“國創(chuàng)”“國潮”的“復出之路”。
2. 大白兔馬不停蹄的跨界之路
踏上這一股風潮,大白兔這顆“爺爺奶奶輩”的牛奶糖也不肯退休,在經歷了長久的低潮之后,反倒開始了馬不停蹄的跨界之路,一躍成為近幾年來最受關注的國潮復興品牌之一。
2015年,和法國時尚品牌agnes.b跨界打造大白兔奶糖禮盒裝,在當時還相當保守的年代,
大白兔的這種大膽前衛(wèi)的跨界營銷,
不太被大眾所接受。
回顧大白兔的逆襲復興之路,說說品牌年輕化的正確方式2016年,和太平洋咖啡合作推出大白兔牛奶味拿鐵;2017年,和巨人網絡合作網游《球球大作戰(zhàn)》,大白兔成為關鍵詞皮膚;雖然當時沒有掀起多大波瀾,但是卻為大白兔如何尋回年輕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。
回顧大白兔的逆襲復興之路,說說品牌年輕化的正確方式轉機出現(xiàn)在2018年,大白兔和美加凈跨界推出大白兔潤唇膏;兩大國產品牌聯(lián)手,在社交平臺引發(fā)話題效應,更在首發(fā)日當天,5秒內被迅速“秒光”。一度成為品牌跨界合作的經典案例。
2019年,嘗到甜頭的大白兔一發(fā)不可收拾,和氣味圖書館推出了奶糖味香水及其周邊產品——身體乳、沐浴乳、護手霜和車載香氛等“快樂童年香氛全系列”,眼看要承包女孩子的梳妝臺。這次跨界再次成功帶領大白兔迅速沖上微博熱搜,“怕自己喝掉”、“怕男朋友吃掉”等熱議不斷,但看輿論層次足以說明這是一場出色的營銷活動了。
賣完香水,大白兔開始賣衣服,與太平鳥旗下樂町推出印有大白兔logo的服飾,更登上時尚大秀舞臺。經由設計師操刀的服飾幾乎也沒有踩雷,引來網友的競相種草。
60歲高齡的審時度勢的大白兔奶糖 開始走上網紅之路在跨界之路摸出門路的大白兔,串聯(lián)著幾代人的奶糖情懷,把觸角往服飾、美妝、日用品等領域延伸。
3. 積極擁抱社交,善用娛樂與話題驅動
踩著大白兔的情懷熱度,窺見新商機的商家開始推出“大白兔奶糖冰淇淋”、“大白兔蛋糕”等噱頭產品,一度賣斷貨。
其中最為大眾所知的恐怕是今年2月份,美國一家名為Wanderlust Creamery的冰淇淋店,為慶祝中國新年推出一款大白兔奶糖冰淇淋,主打的宣傳元素為“每個冰淇淋球里大約有1.3個大白兔奶糖”,并因口味和大白兔奶糖的味道非常像而迅速在美國走紅,成為供不應求的爆款。
很快美國的大白兔冰激凌的新聞火到了國內,中國網友瞬間化身酸酸的“檸檬精”:美國人都吃上了大白兔雪糕,我們國內什么時候才會有!
大白兔反應也是迅速,一邊組織著自家法律部門打假,一邊迅速找來快樂檸檬合作開了一家正版大白兔奶茶店,大白兔原味奶茶、大白兔提拉米蘇奶茶、大白兔愛檸檬冰激凌……一上架引來了全上海網友們的瘋狂排隊,一杯定價20元的奶茶一度被黃牛炒到150元……
趁著自己的60大壽,大白兔還做起了城市巡展,上海、北京、廣州等等各大城市忙得不亦樂乎。除了奶茶店,復古快閃店、奶糖空間快閃店通通不落下!
據(jù)悉,60周年展出期間出售的文件袋、抱枕、冰箱貼、帆布包等衍生產品,短時間內全都一售而空,禮盒裝奶糖的高峰日銷售額達到6萬元以上,而大白兔60周年系列活動主辦地上海凱德晶萃廣場,也臉上跟著貼金,一度創(chuàng)下了連續(xù)三天占據(jù)大眾點評上海熱門商圈的佳績。
如何觸活年輕人?除了產品要好玩,還要積極擁抱社交,善用娛樂與話題去驅動品牌建設,曾經的國民奶糖大白兔,靠著這幾年摸索出來的技巧翻開新的篇章。
用大白兔洗個澡,抹個大白兔身體乳、擦了大白兔潤唇膏、穿上大白兔T恤、出門喝杯大白兔奶茶……那個逐漸淡出大眾視線的“大白兔”不止回來了,還鐵了心要承包我們的生活。
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大白兔都代表著上海,甚至代表了中國糖果品牌,是時代的縮影,也是串聯(lián)著幾代人的情感紐帶。如今,在童年國民零食變身網紅的名單上,大白兔值得擁有姓名。圍繞著幾代人的記憶情懷,過去只是一個產品的大白兔,愈發(fā)向品牌向IP轉變。
但是面對近些年賣情懷賣IP的大白兔,趕來買回憶的人們卻有著不少質疑:期望值過高的人吐槽奶茶的味道和普通奶茶沒啥區(qū)別,根本沒有記憶中的奶糖味,完全不值得排兩三個小時的隊。
出唇膏,明天上奶茶,后天賣衣服,我會為獵奇心理埋單,會為情懷牌買單,但然后呢?我還是吃不上兒時記憶中那顆又軟又甜的大白兔啊……沉寂的變著法子維持自身的新鮮感沒有錯,但是別忘了,產品是營銷的基礎,如果只是在外部被動地繼續(xù)趕場子,而不是以內部沉淀為中心,一手好牌也容易被打得稀巴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