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酪,正成為乳企下一個增長點。
回顧蒙牛、伊利2018年財報顯示,兩家乳企巨頭紛紛加碼奶酪市場,并成立獨立的“奶酪事業(yè)部”。
近日,有媒體報道,蒙牛又將曾帶領特侖蘇和純甄兩只明星單品的常溫事業(yè)部市場管理中心總經理宋繼東,調派出任奶酪事業(yè)部總經理。這足以可見,蒙牛對“奶酪”業(yè)務的重視程度。
2017年,君樂寶首創(chuàng)“芝士酸奶”全新品類,“漲芝士啦”短短兩年時間,便累計銷售5億包,雖然還是酸奶品類,但芝士酸奶成功的背后,離不開消費者對芝士價值的認可。
本篇圍繞奶酪品類,深度剖析品類的需求演變,市場境況,以及市場競爭情況,全景掃描品類的增長態(tài)勢。
01
奶酪,為何走紅?
奶酪又名芝士、起司,是牛奶經過發(fā)酵后,去除水分形成塊狀產品。奶酪由于其加工工藝,天然帶著高級標簽:高蛋白、富營養(yǎng)、健康、西式飲食。
受惠于“每天一杯奶,強壯中國人”的普及,消費者對相關乳品的需求逐年上漲。在此過程中,奶酪作為乳品的子品類有其發(fā)展的必然因素。
1、受西式飲食影響,建立了基礎的消費認知
隨著整體的消費升級,越來越多的中產及以上階層,近年來頻繁外出旅游、留學,這部分群體的消費觀念相對更加開放,也愿意花錢買品質。在這個過程中,受到歐美等奶酪主消費國的影響,對奶酪的消費產生了一定的基礎認知。
同時,在日常生活中,受各種APP、KOL等種草,有意或無意地加深了消費者對奶酪的認知,甚至養(yǎng)成了一些固定場景下的消費偏好。
比如,這部分中產群體對兒童飲食精細化的關注度非常高,作為父母需要尋找到營養(yǎng)、健康的食物,在此過程中,對子女的營養(yǎng)補充更傾向西化。奶酪作為高蛋白、高鈣的乳制品,是兒童營養(yǎng)補充的良好選擇。豐富的口味也更加吸引兒童食用。
2、奶類產品升級,奶酪符合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規(guī)律
回顧奶制品的市場發(fā)展曲線,從經濟收入的提升到每天一杯奶的口號,響徹全國,牛奶品類教育伴隨著伊利、蒙牛的崛起,形成全國燎原之勢。
由于運輸條件與加工工藝的改善,奶制品經歷了:奶粉—常溫液態(tài)奶—低溫液態(tài)奶—低溫酸奶的發(fā)展過程。
從液態(tài)奶到低溫酸奶,有一個事實需要被關注:乳糖不耐受人群。在中國大約有3.5億乳糖不耐受群體,于是酸奶成為了純牛奶很好的替代品類。
但酸奶仍有其弊端:產品規(guī)格重,保質期短,但客單價不高,且由于半固態(tài)形式,營養(yǎng)成分集中度不高。因此,對于消費者而言,需要一個升級品類來滿足營養(yǎng)與口服之欲。同時,對品牌來說,也需要一個升級品來提升品質和客單價。
奶酪市場競爭 伊利蒙牛還是一個新兵
基于這樣的背景,奶酪進入品牌的視野。奶酪的加工過程,決定了優(yōu)質的營養(yǎng)屬性與便捷屬性;同時其工藝也決定了產品的定價,滿足了品牌商高客單價、低運輸成本的需求(依然是冷鏈運輸,但相比液態(tài)產品,品類的運輸價格有很大降低)。且與酸奶相比,保質期也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綜合以上,消費的升級,消費認知的建立,且符合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規(guī)律,奶酪正成為乳品行業(yè)的新寵。同時,現有市場的數據,也側面驗證了奶酪市場的爆發(fā)力!
02
奶酪,進口量兩年增長10倍!
目前奶酪的消費市場,分為餐飲和零售市場,得益于西式糕點、披薩等品類在國內的成長,奶酪在餐飲市場需求量大大提升。
當前不少新餐飲也在利用奶酪做文章,比如喜茶的芝士茗茶。根據公開資料顯示,整體的餐飲市場奶酪消費占總體消費的70%左右。雖然零售市場當前占比不高,但依舊可以看出整體的強勁漲勢。
本文重點對奶酪的零售市場進行分析,當前國內的奶酪產品呈現以下趨勢:
1、人均消費低
根據奶業(yè)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人均奶酪消費只有0.1公斤,遠遠落后于日韓的2.4公斤和3.1公斤,與歐洲的18.7公斤的人均奶酪消費量相差甚遠,奶酪市場有巨大的潛在空間。
2、品類基數小、增速大
觀測近年乳制品的增長情況,酸奶和奶酪成為國內乳制品中增速最快的品類,增幅超20%。但同時也可以看到,奶酪與其他乳制品相比,整體市場規(guī)模較小,還有很大的增量空間。
3、進口需求量大、國牌在追擊
當前國產奶酪占比低于50%,以進口為主。奶酪的進口量從2016年不足1萬噸,增長至2018年的10.83萬噸,進口量增長了10倍。其中新西蘭進口量占比超50%,其次是澳大利亞、歐盟等地。
當前國內乳企也正排兵布陣,積極推進奶酪業(yè)務。2013年到2017年之間,奶酪新產品的數量占比從7%提升至17%,而酸奶和液態(tài)奶產品的新品數量占比相對穩(wěn)定。國內奶酪行業(yè)呈現快速增長態(tài)勢,僅17年漲幅達47%。同時,伊利、蒙牛在18年紛紛設立奶酪事業(yè)部,足以可見其潛力。
目前我國奶酪市場CR5為54.1%,均為外資企業(yè)或中外合資企業(yè),而國產品牌蒙牛、妙可藍多、光明、三元分別位居第7-10名,市占率合計僅為6.5%。
03
奶酪市場競爭,伊利蒙牛還是一個新兵
奶酪市場競爭 伊利蒙牛還是一個新兵
坦率地說,整體國內的奶酪市場尚處于導入期,海外企業(yè)基于較強的產品力、品牌力,起到消費者教育作用,市占率較高。
目前國產奶酪企業(yè)主要以妙可藍多、伊利、蒙牛為主,其中妙可藍多是國內以奶酪為主的品牌,現已成功上市。在品牌傳播上,“奶酪選,妙可藍多”,足以可見其野心。作為首支奶酪業(yè)務的上市企業(yè),顯然,占據品類位置,是的品牌定位策略。
妙可藍多銷售表現:19年上半年奶酪業(yè)務實現收入3.4億元,同比增長113.5%,核心單品奶酪棒業(yè)務收入1.7億元,增長449.38%。奶酪棒在2019年京東、天貓618活動中在同品類銷量位列。
關于伊利,除了2018年財報顯示的,成立獨立事業(yè)部外,信息是2019年3月,伊利收購了新西蘭第二大乳企,以補足羊乳、奶酪方面的資源。當前伊利的奶酪的產品線系列較少,核心布局方向在兒童和成人高品質天然奶酪產品。
關于蒙牛,除了調派大將擔任奶酪事業(yè)部總經理外,目前整體的奶酪業(yè)務布局在兒童產品,并在天貓設有專門的奶酪旗艦店。
綜合來看,當前妙可藍多勢頭明顯,無論是品牌的傳播策略,還是實際的銷售表現看,在奶酪業(yè)務上占據領先位置。雖然拔得頭籌,但并非沒有危機。
伊利、蒙牛作為國內的乳業(yè)巨頭,雖然對奶酪業(yè)務的發(fā)力較晚,但依舊不可忽視其背后強大的品牌力和渠道力。尤其是在渠道上,無論是伊利,還是蒙牛,都已經鋪設了全國性的渠道網絡。
除此之外,從伊利和蒙牛過往的投資策略來看,不排除在品類爆發(fā)的“前夜”,進行收購或投資國外奶酪品牌,縮短周期,加碼國內奶酪市場。
04
在
從目前各品牌的布局來看,兒童奶酪是各品牌的主要發(fā)力點,尼爾森發(fā)現,奶酪的主要購買群體是超過30歲的媽媽群體或40歲以上的中年男女。各品牌通過豐富的口感,以及差異化的包裝,與動畫IP綁定,目前正成為市場的主流形態(tài)。
在成人奶酪方面,隨著90后及95后成為職場主流,其消費觀念的西式化,對奶酪有潛在需求、消費場景有望擴大至辦公室下午茶、減肥代餐能量品及運動健身前的補充。比如開發(fā)適合成人的芝士小食。
未來奶酪產品的研發(fā)方向可參考以下三點:
1、場景化產品開發(fā)
當前的奶酪產品,主打營養(yǎng),突出高蛋白與高鈣,結合奶酪產品的營養(yǎng)屬性,可以開發(fā)更有針對性的產品,如可以添加膳食纖維等原料,滿足營養(yǎng)均衡性與代餐的需求;針對運動場景開發(fā)適合運動需求的高酪蛋白奶酪產品。
2、針對特定人群的產品開發(fā)
奶酪產品當前更多的集中于兒童用戶,實際上奶酪產品的富營養(yǎng)對于特殊人群如孕婦、老年人也有很好的營養(yǎng)補充作用,可在產品開發(fā)中加入一些特殊元素,如針對孕婦的葉酸、鐵等的補充,開發(fā)特殊人群奶酪產品。
3、奶酪零食豐富性需求
在奶酪基礎上,加入果醬、堅果等成分,使口感更豐富。
總結來說,借助消費升級,實現乳制品的跨級增長,從喝奶進一步升級到“吃奶”。目前,多家企業(yè)開動奶酪業(yè)務,同時也要認識到,當前國內的奶酪發(fā)展現狀與成熟差異巨大,當前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,下線城市用戶的消費習慣還未成熟,未來各個品牌需要協同完成品牌教育、渠道完善、市場下沉的工作,未來市場可期,我們拭目以待!